预览模式: 普通 | 列表

十年聚会,重提这个话题

Jiajun 又在ji93上面发起十年聚会的倡议,为了响应,我连夜写了以下文字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07年5月1日~3日,举办一期《领导力高级研修班》培训课程,地点在石家庄铁道学院招待所。为期三天,收费RMB1000元(提供1000元的正规发票,其实只收500元的住宿餐饮费用外加两本书——参加培训总得有书籍拿回去吧,其余活动、购物费用AA制自理)。

中高级干部领导力高级研修班

主  办:XX-企业-顾问-有限公司
时  间:2007年5月1.2.3日(3天)
地点:石家庄
费  用:1000元/人(含讲义、住宿、午餐、茶点、合影、通讯簿)
学员对象:国企中高级领导、储备干部、CEO、总经理、财务总监、各部门经理、企业负责人等
咨询电话:先不告诉你
报名传真:也不告诉你
电子邮件:还是不告诉你
联-系-人:Jiajun Song

课程背景:略(本来就是为了十年同学联谊)
课程特色:略(实际是吃喝玩乐互相感慨)
讲师介绍:略(每个人都是讲师)
课程内容安排:

第一天:接人,安排住宿休息,发书、讲解活动安排,零散聊天,晚上共进晚餐,一定要一桶扎啤,还必须是“燕京”或者“三九”的。最好能配上毛豆、羊肉串和板筋,特邀嘉宾出场;

第二天:上午9点集合,找一草坪围坐,每个人讲一件在学校映像最深的事,之后集体游石铁院,路线待定,合影留念,中午统一用午餐,之后游运河桥、棉六等地,参观新学校,在...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时光漫步 | 固定链接 | 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4345
今天偶然在ChinaRen上看到了石家庄铁道学院的一个学弟树高千尺写的东西。
 
想想看自己当年也是国铁(中铁十一局)的正式职工和储备干部,那几年的感受跟[树高千尺]的有很多相似之处,后来我是奋不顾身的辞职断了自己的后路来到深圳。不管现在如何今后怎样,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,人出生在哪里由不得自己,但是活在哪里怎样活,却是自己可以选择的。
 
我进国铁可以说是必然的,我的父母、朋友、朋友的父母都在中铁十二局,还有同学都是国铁系统的,2002年以前我坐火车从来没有买过车票。毕业后自然就去了国铁系统,想都不用想也会如此。
 
我决定离开国铁的理由很有趣
 
1. 96年在福州,开始接受沿海开放和商业环境熏陶,开始高消费,价值观开始形成;
 
2. 97年在安徽蚌埠,负责工程验收计价,收工程队的红包,并开始同各种人物进夜总会、酒吧,在雨季参与工程抢险——不亚于抗洪抢险——在泥坑中打桩,开始了解什么是奢华,什么是下层劳动者的艰辛;
 
3. 98年在火车上遇到一个从深圳回四川去结婚的人,他叫陈杰。第一次听到关于深圳的一些故事,为之心动。那时候我在四川修高速公路(所谓三横三纵高速交通网络),后来四川省交通厅厅长受贿被捕,我那单位直接参与行贿的也遭了殃,我当时负责工程预决算,跟钱打交道,还好后来我离开了;
 
4. 99年在工地上跟老员工聊天,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:“我在铁路系统干了20年,唯一得到的就是一套房子”。要知道,除非是在机关(在机关没钱拿),在工地上是没有节假日的,牺牲的,不仅仅是青春。虽然那时候我的工资已经比现在某些在深圳打拼的人都要高,但9月,我还是离开了国铁,把自己扔进了乱世。 实际上我的观点很多人不认同,我也不苛求所有人认同,毕竟现在我也不怎么样,虽然原因很多,但是事实是这样,所以我还是面对责难保持沉默。 我知道很多人很想进这样的国企,旱涝保收,看似轻松悠闲,福利待遇都不错——同理为什么公务员考试那么火。 没啥好说的,人以群分,各有各的方向与目的。
 
以下内容,原文照转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[树高千尺]发表于2005-06-03   
 
以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,最好别来国铁,当然主要不是待遇问题,而是今后的自身发展问题。   
 
铁路的体制还是以前的老样子。在铁路永远没有下岗,铁饭碗,养的闲人太多。我所在的单位光挂着名不来上班却拿工资的就有四五十人,大部分都没事做,能做的就是看报纸喝茶。对于大学生,所做的无非是打打字整整资料,几乎完全是打字员的工作,一段时间过去了,本专业的知识没用多少,倒把Word、Excel用的比什么都熟。他们工作几年的最大感受就是:接着干什么都学不到,想跳槽本专业的知识却什么都不会了,出去人家一听是铁路的,根本没人要。在这儿几年过去了就身不由己了,领导教的最多的就是如何爬。   
 
我来第一年,很幸运考上了研究生,工作一年,感受颇深,更加知道自己欠缺什么,自己努力的方向也更加明确了。   
 
学弟学妹们,不要贪图铁路局的所谓的稳定和福利,这只是一个诱人的幌子,在铁路局里只能是撑不了也饿不坏,为了长远的考虑,还是再作思考。我们虽是铁道学院,但我们的就业不仅仅只限于铁路,适合我们的天地很广阔,找一个有竞争的氛围可能会更好。如果你真想去某个单位,还是提前亲身体验一下吧。   时间紧,写的可能有点偏颇,但这确实反映了一些过来人和我自己的亲身感受,说出来让我们的校友参考一下。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2005.6.17   
 
没想到我的一点肺腑之言引来了这么多校友的共鸣。离开学校时间不长,虽然我见过好多的漂亮的大学,我们学校看起来是那么的充满沧桑,但我的大学四年最美好的时光就在这儿度过的,是我的母校啊!当我第一次上这个论坛时,感到很亲切,这里提到的东西都是那么熟悉。离开铁道学院后,刚开始觉得终于飞出了这个笼子,可以更自由地飞,学校的一切不关自己的事,但发现自己还是对学校念念不忘,又到了离校的日子,就想把自己的一点点感受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。   
 
首先声明一切都只是我个人的看法,说出来大家觉得不中听或不爱看,就一笑置之得了,可千万别骂弟兄啊。一个人有一种阅历真的很重要,我虽已离开铁路,但那一段时间的经历对我的人生观的改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   
 
那一段时间真的没有事情做。整整三个月,我几乎没有做任何事情,唯一做的就是坐在沙发上闲扯,要么上上内网,上烦了接着坐在沙发上扯。曾经有一个同事喝醉了以后发牢骚,说他转了三十多个办公室,只有一个办公室里有人干了点事,剩下的全都聊天。这毫不夸张,就是实情;这也是不是偶然,经常这样。我进办公室,领导的第一句话一般是“茶泡了吗?”,因为没事做,端着茶杯喝茶可以打发时间,报纸看了好多遍,连广告也看了个究竟,可以顺便研究一下当前什么最流行;蜘蛛纸牌我打得可以,练得太多了;纸牌我可以不厌其烦玩一上午,因为领导看我们只要不玩明显“是游戏”的游戏,几乎不问的;出去到现场,一个问题可以派一群人,因为中午吃饭要凑够一桌……注意了注意了,说远了,有人说了这真爽啊,不用做什么事还可以拿工资啊,真的是这样吗?赶紧冷水冲个脸清醒一下。几年过去了,一切就身不由己了,人要生活,当然需要发工资,工资就那么一点,大锅饭,所有人的工资没有太大的差别,谈恋爱,买房,结婚--打住,连卫生间都买不起--多年过去了,我们还记得我们是铁道学院出来的大学生,除此以外我们还记得什么?   
 
扯得不着边际了,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资本,找一个有挑战能证明自己的工作吧,让我们每一天都很充实,认准了就去做吧,此时我们掉下几斤肉,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奋斗回报的喜悦,还有那最宝贵的用钱买不到的人生经历。我一个同事,大学本科毕业十几年了,每天就过这样懒散的生活,谈起这十几年的经历,他很茫然,没有深刻地经历啊。   
 
我刚毕业时因为没有在学校时考研感到后悔,经历了这些我又不后悔,我的目标更明确,这一段时间的经历给了我太多,我有一个朋友马上上博士了,他对没有工作经历直接一直读一下感到有点遗憾,他说没有动力。   
 
这次不扯了,有时间把我考研的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下,也许对大家有一一点帮助。时间太短,学得太辛苦,不愿回忆,但回忆起来很有感慨。   
 
顺便说一下,我现在在学校呢,也许这几天一直和你擦肩而过呢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2005.8.30 1:03   
 
好长时间没来了,是因为出去了一趟,上网不太方便。看到这么多朋友在这里吐露了心声,引起了大伙的共鸣,我心里忍不住有一些话要说。   
 
今天来上海办点事,和以前的同事聚了聚,我们有太多的话要交流,谈的最多的就是今年的就业情况。今年的就业不比往年了,比去年都差很多,这我真是没有想到。我一个同事的母校这一次就来了几十个大学生到这儿工作,前几年全局才不到一百个。来了四个研究生,竟然连一个户口都没给解决,别说本科生了,我原来所在地单位今年来了一个我母校的,我的第一句心里话就是:完了,我没拦住师弟/妹啊,本想去见见他/她,最后作罢了。   
 
我一个同事说的一句话:今年研究生都跑到这儿了?那肯定不是专业是垃圾,就是学校是垃圾,要么人就是垃圾。是有点偏颇,可能是心底的最真感受吧。真的,中专生都完全可以胜任的工作,研究生来了也许真成了垃圾养着了。   
 
我说的可不是偏激,当然大伙有不同的意见,眼见为实,亲身感受一下是最好的答案,当然进来了再脱身就不那么一帆风顺了。   
 
铁路上有句著名的话:保持现状。先让我解释一下,让大家理解更深刻一些。   
 
其一:我们工务单位所做的工作就维修保养,保持线路的状态,坏了就修,不坏就保养,大修大补就不是这边的事了;   
 
其二:也反应铁路人的一种心态。大锅饭,多干还不如少干呢,反正一样的钱,倒是“捣浆糊”的人升的快,很闲。大伙都说从铁路上出来的人都带着样子:懒洋洋的(呵呵,当然我不是啦,我还没变质就跑出来了^_^)。没什么可就追求的,闲日子就这样过呗。   
 
又扯远了,我当然不是那么憎恨这儿,这只是我一个平常人的心声罢了。   
 
祝大家万事如意!   
 
困了,该睡了。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2005.10.2.14:51 楼上的,我想问一下你辞职后去想去哪儿?跳槽还是考研?得做好充分的准备,不打无准备之仗,以免措手不及,我当时就是措手不及,一切太匆忙,当然也有一些惊喜的意外. 想辞职,先把当地的政策搞清楚,更重要的是向同事打听,还要会磨,让他们烦了就放你走了,当然一定不要给自己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. 对了,我还不知楼上的在什么单位呢?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,尽管说,哪怕我只能给你提供一些信息. 还有你刚工作,可能还没签劳动合同,这是对你最有利的地方,要慎重. 前几天开保先会议的时候,我们的书记的一席话让我以作为一名铁院人而自豪, 他说: "有一次我去某工程单位去开会,来了几个迎接我的处长,都是铁院的,还都开着自己的车,可没有我们一个这儿的校友(指我现在所在的研究生院,),让我感到没面子,我们连铁道学院都比不上.这个单位的领导是我校的,他说没办法呀,谁让铁道学院的人太强了啊....." 大概是他的原话,兄弟姐妹们,听到上面的话,我们能不以作为一个铁院人自豪吗?虽然我现在所在的学校名气比我们铁院大,但我们铁院人出来就是最好的!
 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2006.6.26.00:18  
 
写于英格兰VS厄瓜多尔之时   
 
我虽天天上网,但来看我这个帖子却不了那么经常,看到有这么多的校友回帖,心里也高兴。   
 
其实我说的都是心里话,也代表了一大部分人的心声,但可能我写得不够全面,也没有把自己的情况说得很清楚,希望不要给我亲爱的学弟学妹或者师兄师长们造成误导,在这里我们都是永远的铁院人,有什么事都可以拿出来,大家一起探讨出主意,共同解决困难。   
 
顺便说一声,我是04年毕业的,到上海铁路局工作了不到一年,待遇应该算是可以,我更看重的是工作的环境,是否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。我现在正在北京读研,自己平时多做一些活,多出去体验一下,生活还过得可以(顺便透露一下,虽然我是偶尔干一些活,但比有些单位拿死工资的人挣得还多哦^_^)。
 
我想人不能只看当前的一点利益和困难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,我觉得我当时的困难够大了了,也是走过来了。   
 
先看会儿英帝国和厄瓜多尔的比赛,不多说了。   
 
祝大家一切顺利!
 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网络文摘 | 固定链接 | 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4304

怀念卡朋特, 一知半解

播放音频文件


对卡朋特,知道的不多。 最初听到那首传世经典《yesterday once more》,在1993年的夏天,听惯了很多香港歌星的歌,突然从有一天晚上开始听到很多人在电台点这首歌。那样一个多雨的夏季,每一个晚上,一个人静静的在收音机旁聆听如此忧郁的“...every shalala every wo'wo still shines...”,莫名的忧伤令人想要哭泣。 在后来的日子里,这首歌失踪了,直到一年以后偶然听同学唱起,才知道她的歌名叫做《yesterday once more》,于是开始白天晚上疯狂的听磁带,学唱,直到熟悉每一个词每一个调,每一个背景音乐的细节。 这也是唯一一首怎么听也听不腻的歌。 每次一听到就霎那间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夏天的夜晚,回忆起那些年少的小小悲伤。 这里贴另一首卡朋特的歌《This masquerade》。 并不了解卡朋特 与其说喜欢她,不如说喜欢她的歌声,那种淡淡的伤感、怀旧、专一和低调。是我们那一代人少年时代对感情的预习。

卡彭特低吟浅唱时有一股将人骨头变酥的魔力





以下转自网络:

Carpenters(1950.3.2-1983.2.4)

天赖美声,也让无法躬逢其盛的新世代乐迷见识他们最经典的永恒旋律

“卡彭特兄妹”是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一支兄妹二重唱组合。哥哥理查德(Richard Carpenter,生于1946年10月15日,健盘手兼歌手)和妹妹卡伦(Karen Carpenter,生于195...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啤酒音乐 | 固定链接 | 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41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