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产品研发过程实践》(30) 谈谈绩效考核

绩效考核,是每一个管理者,每隔一个时间,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做的一件事情。而且是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,他绝对值得你花很多的时间去做。而且它的影响对于团队来说,将非常非常重要。

绩效考核可能仅仅是针对职责的考核,或者是针对目标的考核,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两者之间的优缺点。

针对职责的考核,在每个季度(或者某个周期时间段,比如半年等等)末的时候,反馈上一个季度你所做的工作,比如我参加了2个项目,在第一个项目中承担设计工作,在第2个项目中承担开发的工作等等,然后针对这些业绩进行考核。一般我们推荐5分制的方式进行(100分的制度太细节了,而且不好处理,谁知道85和86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啊?)。这是业绩的考核,然后,再进行行为能力的考核,比如执行能力啊,比如对公司的认同感啊,比如组织规划能力啊等等都是如此。最后做一个总评,就是你的绩效考核分数了。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非常便于操作(上个季度做什么总是很明确的,而且针对任务的考核相对比较容易有说服力),缺点是,我们会仅仅关注一些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,团队的目标往往会被忽略掉。这种考核,直接的部门经理,会在每个员工身上花费大约2-3个小时(包括评价,包括面谈等等)。

针对目标的考核,则相对比较复杂很多了。在季度之初,部门会得到分解以后的部门目标,然后将这些目标分解到个人身上。并且和每个成员商量,这些目标是否能够达到等等。总之,是综合部门和个人意愿,达成一份双方认可的责任书。在过程中,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反馈一次,看看目标是否发生了变化;如果目标发生变化,则需要进行改变。然后在周期末对这些目标的达成情况来进行考核。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容易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公司的目标身上,目标不容易发生偏差;但是问题是操作难度太大,比如目标的分解是需要具备良好的能力的;而且对于一般的公司来说,稳定这些目标,在现在这种情况下,也是难度重重的;另外,操作成本的高昂也是问题之一,不断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(当然我觉得这种沟通是必要的),对发生了变化的目标进行考核基本毫无意义。一般来说,我们可能需要花费5-8个小时/人,在一个考核周期中,如果变化大,那么时间需要花费更多。这样你可以算一算,一般一个中型部门人员是20-30人,那么这个管理者需要在一个周期中,至少花费2-3周全部的时间进行这项工作。这是很难的。于是在正式的操作过程中,就变得流于形式了,最后,老板打个分数,大家看看觉得差不多就成了。

另外的,针对中层管理者,或者高层管理者,我们有时候,也采用所谓360度的考核,由你的下属进行无记名的问卷回答,由你的配合部门的主管(比如市场部门的经理)来进行评价,由你的老板对你进行评价(这是当然的)。一般的来说,这种考核还是比较有效的。

针对下属的考核,可能有人会说:“那最得到下属喜欢的,不就是那些老好人吗?”,如果这么看的话,恐怕太低估团队成员的智力,和有些想当然了。事实上,在进行过程中,特别是比较长远的过程中,即使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毫无架子,平易近人等等,但是业绩不出色,在长期情况下,他的团队成员还是会感到不满的。所以,就象我们不要低估基层人员的智力,而不敢推行民主一样,我们也值得推行一些下属的考核。至少这将使得管理者感觉有一些必要感受一下下属的感受。我记得看见一个经理,其实做人还是挺好的,对待下属也比较和善,但是连续不少时间,这部分的指标很低。其实,我觉得,这就像客户给予你的考核一样,没有太多的理由,不满意就是不满意。你自己琢磨为什么。对于公司来说,如果一个属下,在你的团队中,满意度不高,那么恐怕他也是很难做到优秀的。所以,如果有可能,还是做一做比较好,至少会让你有很多思考的。

说到下属给予领导的考核,有一个指标,就是盖洛普团队满意度指标,他通过极其大量的问题,从各个维度来分析团队状况,比如团队的满意度在什么位置上(比如,如果没有必要的工作设备,就是很低级的不满;如果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奖励,那么就是在尊重这一层上得不到满足等等)。我觉得还是挺有价值的。顺便说一句,在有一些重视价值观培养的公司中,有时候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,在高需求等级上,团队满意度很高,但是在低层次上的团队满意度很低;这就是所谓的“高山症”,那种高需求等级上的满足实际上是假的,他是被鼓吹起来的。一旦发生一些情况,团队的满意度会飞快下降的。这一点值得大家关注。举一个例子,团队人员认为自己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,但是觉得领导对自己的协助和帮助不够等等。那种成就感很可能是一种被曲解了的成就感,等到一些具体的事情发生一些问题,这些所谓成就感的东西,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的。类似于此,举一个例子:还记得一个很牛牛的国内IT公司,鼓吹“亲情文化”,但是结果该让你走人,还是让你走人。走人没有什么不对的,公司总有做的好,做的不好的时候;员工也有优秀的和不足的;但是一方面明明由于自己结构调整,让别人离开,另外一方面对外面说这是正常的末位淘汰,没有什么好惊讶的!如果一个父母一边流着眼泪对自己孩子说:“对不起,我实在没有钱来养活你了,你自谋生路吧……”,一方面对其他人说:“这个小孩就是不好,就是不好,我不要他了!这种垃圾孩子不如不要!”这就多少有点令人不愉快了。而且,当一个公司鼓吹一种文化:父亲重病,即将过世,但是我们的同事们,因为公司要进行什么市场活动,于是风力来,雨里去,就是不回家。结果,他爹死了,他还奋斗在市场活动第一线。靠!这哪里是亲情啊,这就是禽兽啊……,每年市场活动成百上千,你爹就一个吧?嘿嘿,如果这样的公司,还谈什么亲情文化,多少有点口是心非了。当初,我刚进入公司,看见这种宣传感到很不愉快,就给培训部门发了一份邮件,说这个问题,结果两个培训专员谁也没有回信。也许,这个问题同时也有很多人说起吧。还是正常一些,像一个正常人一样,世界上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不多,父母对我们远远比什么狗屁市场活动重要!明明是没心没肝,还搞得好像巨高尚(知道我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吗?这是你用你父母的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彩啊……知道不!禽兽!),我就看不惯了。不说了,不说了,写着写着,火气也上来了。回到我们的话题。

至于平级之间的相互满意度考核,也是同样,使得你能够对你的内部客户更加关注。至于老板的考核就不用说了,你本来就很关心。

OK,说完了考核的两种形式,下面我们这样来说考核这件事,首先,我先说说如何看待考核结果;其次,作为一个管理者,如何利用好考核这个机会?

首先,考核的结果会令一些人不满,这是必然的;任何一个团队中,总是必须有10%左右的人,绩效不好;如果你的团队很优秀,即使你本来已经很不错了,也将得不到高的业绩。这是必然的。另外,我赞成的一个态度是:如果这个考核是公平的(就是说,别人没有故意给你小鞋穿,呵呵,这一点虽然很难判断,绝大多数业绩比较低的人员,认为别人给自己小鞋穿或者归咎在客观情况上,但是这不是一种很健康的心态),不管是什么结果,你都必须面对。无论是老板给你的考核,还是平级的,还是下级给你的考核,都是你在公司中的内部客户给予你的考核。这是一个事实,至少是你的内部客户心目中的一个事实。“服务客户技能”中,有一句名言是:“不要和客户认知的事实争辩”。那没有用,反而是有害的。所以,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个结果,即使结果不如你的期望。

在考核中,重点看看每个小项目的得分,和老板对你的总体评价,以及优缺点的指出,你要做的就是认可这些在别人心目中的事实,然后考虑如何在下一个考核周期中,提高这里所提出来的缺点。这是最有效的行为。在这里写出来的你的优点和缺点,未必真的是你最大的优势和劣势,但是这是你老板在写这份考核表的时候,跳到他脑子里的消息,你可以通过这里看出老板对你的看待是什么。这很重要。

另外,尽管我们希望考核做得客观、客观、再客观,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,任何考核实际上都是非常主观的。可以明确说一点,你知道你的主管是如何进行考核吗?你认为他真的在一个项目、一个项目地打分,然后根据算出来的分数来决定你的绩效吗?嘿嘿,据我所知,这只在很小的层面上是这样做得。更大层面上,比如对于一个30个人的部门,一般有3-5个优秀,2-3个不合格,其他人员分布在良好和有效之间;那么大的比例出来以后,实际上大多数主管都已经把属下安排进入这个层次里面了,然后进行考核中,使得分数尽量靠近这个这一点。所以,不要看考核表上,一般只有很少的比例是,上班不要迟到,下班不要早退,但是持续的早退和迟到,给管理者心目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,以至于他实际上会考虑得比考核表上的比例多得多。这几乎是必然的。所以,该如何做,还是如何做吧,不要耍小聪明,也许有一些事情你的领导不和你说,仅仅是他认为这种小事不希望大张旗鼓得处理,找个机会点你一下就可以了,但是这些所谓的“小事”将牢牢占据着你老板的头脑的。嘿嘿,这是事实!不要和我讨论应该如何如何,至少我看见过的管理者都是如此做的。考核就是一个排序,根据排序的结果给予一个合理的分数,仅此而已!

好了,说完了看待考核的态度了,我想,大家多少心平气和一些吧。争取下一次考核的好结果,而不是斤斤计较于今天的考核结果,那没有太多用处的。

那么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,如何利用好绩效考核这个机会呢?绩效考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,使得你有机会,和团队成员进行一次沟通,可以开诚布公的和他们说说他们的优点,他们的缺点(平时的时候,你和一个员工谈起他的缺点,都会使得他非常警惕,效果不一定很好。而在绩效考核中,是必须指出不足的,那时候,就会相对来说,大家更能够接受一些);绩效考核使得你有机会,进一步宣扬你的团队价值观和做事方式,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他们得到高的绩效或者得到不高的绩效,并且提出你希望他们如何改进;等等,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,好好利用,如果放弃这个机会,实在有点可惜,不是吗?

常规上,我一般会如此利用这个机会。

首先,我会利用平时中的一切机会,告诉大家,我认为优秀是什么?我认为的不足是什么。这是为了不断强化标准,并且减少将来考核中出现不能理解的分数的可能性。如果大家认为你的考评根本没有标准,那么他们会很大程度上怀疑,你是否在公平地处理一些事情。

其次,在绩效考核之初,我会认真地看每一个员工提交的表格,看看他们的自我评分是多少,看看他们认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。然后认真地考虑考虑,给团队成员做一个排序,然后开始打分了。实话说,分数其实没有多少看头,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,不再重复。重点倒是优缺点的评价这方面。一般来说,这方面的评语我会尽可能仔细考虑,并且写下来。因为我知道,很多员工在一个季度中,和你沟通的机会也不是很多,这是一个他们非常看重的评语,将心比心,我还是多少用点功夫仔细写写好了。如果一个哥们发现自己的评语很短,一般来说,这不是一个好现象,这是因为你的直接主管对你的印象很浅,所以泛泛写了几句。呵呵。

然后,就是绩效面谈了。一般每个人员的绩效面谈,我们会进行40-60分钟。一般我个人在绩效面谈中,会谈到以下一些内容:上一个考核周期内,工作完成情况;业绩方面的情况;个人能力上的优势和劣势;在上一个季度的工作中,由于我的工作,而使得你工作不顺的地方(或者希望我改进的地方),请告诉我。一般来说,在绩效部分,一般会占用我们1/2的时间,因为我们会重点解释各个考评的得分情况,并且说明不足之处,距离我的预期差距在哪里;在个人能力方面,一般占据1/3的时间。最后那部分,占据1/6的时间。

在绩效面谈中,请务必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,不是说,你今天工作感觉很累,所以用个面谈来调剂调剂;因为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,他的作用将持续在半年以后还能够有所体现。

其次,不要试图做老好人,这根本没有用。管理者一般是一个中庸的倾向者,所以他有时候会企图逃避冲突。所以,很常见的一点就是,如果80分是优秀的那条线,那么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的分数集中在79.5-78.5左右,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冲突的表现。一般来说,在绩效面谈中,我不喜欢发展成为对旧事往事的追究会,所以,一般这种面谈都是70%肯定成绩,30%指出不足。但是,我们必须明确,你好,我好,大家好的做法,并不能起到真正绩效面谈的作用。所以,该指出不足的,还是必须指出不足,而且如果这个人员的绩效排名相对比较低,也请你把这一点告诉他,这是表示你对他上一个阶段工作的不满比较多,希望他下一个阶段改进,免得大家都认为自己干得不错,然后经理们又觉得很难办,这样大家都很累的。我个人不喜欢很累的做法,因为这往往是大家互相折磨。

在面谈的时候,务必再次重申标准,说明你为什么给他这个分数。所以,至少给这个分数一个标准和一个说法,免得大家认为考核是一种胡扯。这就很难办了。

另外,在能力面谈方面,这是一个良好的时机,和对方来沟通职业生涯规划和重要的能力体系树,务必重视这个过程,这是一个增强团队成员凝聚力的好时机,请好好利用起来,也能使得团队成员的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寻找一个共同点。

最后,如果员工向你提出了建议和意见(一般来说,经过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,这个比例可以达到60-80%),无论是否正确,都请记在脑子里面。如果员工此时问起一些具体做法的原因,这时候应该开诚布公地告知。不要急吼吼地憋着去反驳,要记住,你是邀请别人给你提建议,而不是邀请别人表扬你!你的下属说出你的不足,是需要很大勇气的,务必请为他们留下这股勇气,这样下次他们将更容易开口;不然他们将三缄其口了。如果对此不理解,那么想想一点,你想给你的直接上级提意见,你会如何做?这样一想,你就会觉得其实提出建议的员工还是很令人敬佩的。另外,在将来,尽快落实和改变这些提议或者建议,如果确实无法落实和改变的,也请找一个时间反馈一下。,作上69

最后,想说的一点是,绩效考核要持续进行(这不是说,做一个季度,停一个季度,这一般不可能),要在工作中就不断反馈,这样使得大家可以尽快知道管理者对自己工作的评价,减少大家之间的误会。

至于敷衍了事的绩效考核,我想还不如不做算了,你就给我打一个分数,我看一眼,然后就算了(也不是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考核)。这样大家都很轻松。既然要做,就做得漂亮一些,这样比较好一些。

请各位重视自己的这份权力,用好这份职权。


文章来自: 本站原创
引用通告: 查看所有引用 | 我要引用此文章
Tags:
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4454
发表评论
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!